新闻快递

【知识产权宣传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2012-05-17 00:00  
李俊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科技领域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时间显著缩短,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汇聚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更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具体体现。因而重视知识产权,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是我校在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一直在深入思考、不断创新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10年来,我校知识产权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显著(如下图),尤其是自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校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截止至2011年底大连理工大学拥有有效专利955项,国际专利申请登记5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84项,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在辽宁省内高校中连年居首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相继被辽宁省、大连市授予“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工作先进集体”、“大连市‘十一五’发明专利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我校确定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2011年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知识产权研究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建设创新型辽宁,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在我校设立了“辽宁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同时学校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每年4月都围绕“世界知识产权日”,组织开展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宣传周(月)系列活动。几年来,陆续邀请了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林柏楠、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心主任赵洪、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嘉禄、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委员陶鑫良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为广大师生开展讲座,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校知识产权管委会办公室策划举办了“爱派尔之夜”知识产权主题文艺晚会、模拟法庭、知识产权漫画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知识产权校园文化氛围。
特别是去年首届“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宣传月”活动中,各学部院系积极组织广泛参与,全校共举办知识产权讲座7场,展、成果展、科普展6次,知识产权竞赛、创新思维大赛3场,模拟法庭活动1场,创新实验室开放达10多场次,全校共计参与活动约20000多人次。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省市知识产权局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均对我校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进行了报道,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今年这一活动仍将继续开展。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制度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保障,是激励技术创新的动力。自国家《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效果明显,2011年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更是首次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同样我校十分重视学校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对全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为保护学校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师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发挥学校的科技和智力优势,促进学校的技术转移,学校于2007年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大连理工大学关于促进技术转移的实施细则》。从制度上明确了学校知识产权的归属、管理等问题,建立了鼓励师生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激励机制,完善了知识产权从申请到授权,再到最终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管理办法。
200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对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基地,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最终会落实为不同形式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状况或拥有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能力。校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在经过校内外调研及广泛征求意见后,2010年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我校的知识产权事业确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我校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高水平学校;努力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以及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库;培育出一大批高水平地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使我校成为全国高校中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位于前列的示范高校。
——知识产权成果应用效益显著
创新是源头,运用则是目的。我校充分并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垄断性的资源,因其所具备的独占性和智力创造成果的超前性所起的重大作用。学校一方面在制度制定、考核量化等方面鼓励和激发教师创造的积极性,形成自觉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顶层设计建设并依托“三院一城一园”等一批校外基地与平台,形成辐射辽宁沿海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的技术转移体系;如今,在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专利成果的许可与转让数量逐年攀升,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我校职务发明核心专利转化应用的成功案例。
“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项目,解决了我国具有高性能要求的石英陶瓷类硬脆材料复杂曲面零件的制造难题,摘取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也标志着大连理工大学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领军者。复杂曲面的精密加工与测量,在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装备制造领域有极广泛的应用,航空器、汽车、舰船,以及重大工程的成套设备中,无不涉及这一技术。该项目获4项专利,成果全部获得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新型桌面喷墨打印染料及墨盒关键技术”项目在墨水染料、墨盒、识别芯片三大关键组件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和市场垄断。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1项(包括美国专利1项、欧洲专利2项)、国家集成电路布图版权证书5项和国家软件登记证书5项。项目成果自2008年起获得大规模应用,2009-2011年三年累计生产墨盒1.6亿个,占全球通用墨盒20%以上市场份额;生产墨盒芯片近6亿片,占全球喷墨兼容芯片70%以上市场份额。三年直接新增销售额18.54亿元,新增利润3.06亿元,新增税收1.44亿元,出口创汇近1.46亿美元。
专利“EPA实时性综合指标测试方法”、“催化微反装置程序升温组态监控方法”是我校在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两项核心专利。专利成果和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机电配套,在石化、冶金、电力、机械等装备制造行业稳定运行多年,解决了纺织机械控制、修磨机控制等问题,形成了以网络化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解决了工业网络化控制多种网络系统集成难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由该两项专利转化实施的项目落户大连理工科技城(旅顺)。当年度产值突破1亿3千万,销售收入9000余万元。2011年,产值与销售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利润突破3千万元。
“一种制备超细沸石粉末的方法”等专利解决了低成本合成水热稳定性纳米分子筛,以及从合成母液中快速分离纳米分子筛超细粒子的难题;一项关于纳米分子筛应用的专利攻克了液化气等低碳烃芳构化催化剂积炭失活快的难关。目前,上述专利已实现了转化,在大连理工化工科技产业园(松木岛)建成投产了2000吨/年的纳米分子筛生产线和1200吨/年的纳米分子筛催化剂生产线,为芳构化催化剂开发出配套工艺包,以成套技术在全国十多个省份推广出芳构化装置近30套,并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多元化和市场拓展,成为业内的领跑者。
上述案例说明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过程中,无形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创造了有形的财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市场的需求不断促使科研进一步向深度发展,也为人才培养搭建了创新平台、实践平台。
——知识产权工作要紧抓实干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发达国家为赢得未来,强化竞争优势,巩固其创新地位,均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国内规则的调整。2011年美国发布《美国创新战略》并修改了发明法案,欧盟推出了《欧盟2020战略》。我国在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核心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决定企业、产业、国家安全发展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3月份刚刚发布的《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技术转移机制,健全技术转移体系,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支持高校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多种形式的技术转移平台。”这些目标和发展模式十分切合我校科研管理模式和科研创新体系的实际。
为完成这些目标,我校还要做大量细致与创新性工作。今年是我校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五年目标实施的第二年,又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年,全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启动知识产权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突出知识产权评议和评估的环节,尽快实现知识产权成果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尊重劳动、鼓励创新、支持转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要求我们紧抓实干,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文化和知识产权文化。
 
关闭窗口

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研究开发院
地址: 辽宁.大连.凌工路2号[116024]  电话:0411-84707673  Email:kfy@dlut.edu.cn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技术研究开发院
专利检索
soopat